首页 > 专题导览 > 监测预报 > 监测预报图文知识 > 正文
科普知识十五 如何进行地震三要素预测?
发布时间:2020年02月18日 阅读次数:1812
分享到:
来源:滨州数字地震科普馆
【字体:

地震预测必须包括三项内容,即未来地震的震级、发生的地区、发生的时间。称为地震预测三要素。地震预测三要素是一个整体,缺少其中任何一项,预测就没有意义。经过邢台地震以来四十多年的地震预报实践,我国地震工作者已积累和总结了不少预测地震三要素的经验和方法。简述如下:

1)震级预测:由于地震是震源体应力应变积累的结果,地震越大,应力应变积累的时间和强度往往也越大,震源区体积也越大。这些特点反映在地震前兆上,则表现为震级大时,地震前兆异常(主要指趋势异常)的持续时间长,前兆异常的空间展布范围亦大。国内外地震专家将其归纳为两个预测公式,即M=A+BlgT和M=C+DlgR。前者是震级M与异常持续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,后者是震级与异常分布半径R(可根据异常范围勾划)之间的关系式。A、B和C、D为常数,这些常数往往随地区和观测手段的不同而显示差异。除了这两个基本经验公式外,还有一些其他判据和指标用以预测地震的大小。

2)时间预测:时间预测主要是根据地震前兆的发展过程判断地震发生的日期。早期的前兆异常往往是慢速的、渐变的趋势性变化。越接近地震发生,异常变化越激烈,呈现为快速和突发的特点,同时还出现地下水、气、油和多种动物习性的宏观异常。据此可把发震时间判断为几月乃至几天之内。在临震时,还可能观测到地声、地光等前兆。所以根据异常发展的过程,可逐步分析并逼近地震的发生时间。此外,具体发震日期的预测还需要考虑触发因素,如朔望日、磁暴、节气日等。

3)地点预测:从实践经验看,震中及其附近地区是由异常现象显露程度,异常幅度的大小,以及异常出现的先后来判断的。一般来说,异常集中程度最高、幅度最大和发育最早的地区往往最接近震中。此外,地质构造分析和地震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空区、条带等异常图象,都可为未来地震震中区的预测提供线索。


本站部份信息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。